买 u 卖 u 赚差价会查吗?法律风险与监管警示

从监管定性来看,USDT 属于虚拟货币的一种,我国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及交易活动。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指出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包括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兑换、买卖等服务。“买 u 卖 u 赚差价” 本质上是虚拟货币交易行为,违反了上述监管规定,具备被查处的法律基础。

实际执法中,此类行为已多次被纳入监管打击范围。多地警方通报显示,“买 u 卖 u” 常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、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即使交易者主观无犯罪意图,也可能因 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 被追责。例如,2023 年某地警方破获的洗钱案中,多名通过 “买 u 卖 u” 赚差价的人员,因涉案资金与诈骗款项有关联,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最终面临刑事处罚。此外,银行、支付机构也会对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账户进行监控,一旦发现可疑交易,可能采取冻结账户、限制交易等措施。

“买 u 卖 u” 的交易模式加剧了被查处的风险。此类交易多通过非正规平台或私下渠道完成,交易对手身份不明,资金来源难以追溯。当所交易的 USDT 涉及非法资金时,交易者即便不知情,也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 “工具人”。监管部门通过区块链追踪技术,可清晰溯源 USDT 的流转路径,一旦关联到违法案件,相关账户和人员会被迅速锁定。

需要明确的是,是否以营利为目的(如赚差价)并非免责事由。我国法律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禁止性规定不区分交易动机,只要实施了相关行为,就可能面临法律后果。此外,此类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若遭遇平台跑路、资金冻结、诈骗等问题,投资者无法通过合法途径维权,往往血本无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