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定币条例草案内容:加密货币监管新里程碑

 

在加密货币领域,稳定币以其相对稳定的价值特性,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关键纽带。然而,因其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,监管需求日益凸显。近期,多地出台的稳定币条例草案备受瞩目,为稳定币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石。

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方面迈出重要步伐。其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将 “指明稳定币” 定义为锚定一种或多种官方货币,进而维持稳定价值的数字资产。条例草案规定,在香港有三类活动必须获取牌照:一是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;二是在香港或香港以外发行港元稳定币;三是向香港公众积极推广其法币稳定币的发行。任何希望在香港发行或经营 “指定稳定币” 的个人或实体,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式提出申请。在资质审核上,要求持牌人的股本至少达到 2500 万港元。持牌发行人必须保证储备资产由优质、高流动性资产构成,且在任何时候都要与流通的法币稳定币面额相等,稳定币持有人有权向发行人按合理时间按面额赎回稳定币。同时,持牌发行人需满足一系列监管要求,涵盖反洗钱、风险管理、充分信息披露以及合格审计人选等,以此确保运营的透明度和健全性。香港金融管理局还于 2024 年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,作为受监管、可控的小规模试点环境,目前已接纳多组参与者进入沙盒开展相关业务测试。

美国也积极推进稳定币立法进程。《2025 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》(GENIUS 法案)旨在为美国支付型稳定币的发行、监管和监督构建首个全面的联邦框架。该法案若正式实施,将限制稳定币发行主体为特定的联邦监管银行、合格的非银行实体以及符合特定条件的州监管发行人。法案对储备金支持提出严格要求,强制发行人定期进行公开披露,并使其承担反洗钱、合规及消费者保护等义务。法案构建了一种双重的州 - 联邦监管结构,兼顾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监管需求,力求在为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领域带来监管明确性的同时,为创新和消费者保护预留空间。

这些稳定币条例草案的核心要点,一是强化储备金管理,要求发行者建立可靠的储备机制,保障稳定币价值稳定及可赎回性;二是注重投资者保护,确保稳定币持有者能按面额在合理时间内赎回稳定币;三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,涵盖反洗钱、风险管理措施、披露义务、审计要求以及关键人员的适当性标准等方面。稳定币条例草案的出台,对稳定币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。一方面,它为稳定币市场提供了清晰、可预期的监管框架,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,吸引更多合规资金入场;另一方面,能够有效防范稳定币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,促进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有序融合,推动稳定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发挥其在支付、跨境金融等领域的积极作用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