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 OK 币被警察叫去派出所:合规边界与法律风险警示

 

“卖 OK 币被警察叫去派出所” 并非个例,这一现象折射出虚拟货币交易在法律与监管层面的灰色地带。OK 币作为基于 OKX 平台的代币,其交易行为早已被纳入监管视野,触碰合规红线可能引发警方介入。

从法律依据来看,我国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活动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,强调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等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者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若个人在交易平台外私下售卖 OK 币,尤其是涉及大额交易或资金流向不明时,极易被警方认定为涉嫌非法经营、洗钱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。例如,若卖出的 OK 币涉及诈骗资金流转,即使卖家不知情,也可能因 “资金过账” 被牵连,进而被传唤至派出所配合调查。

被警察叫去派出所后,通常会面临询问与调查。警方会核实交易细节,包括交易对象、金额、资金来源及去向等,并要求提供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。若查实交易未涉及违法犯罪,仅属于普通虚拟货币交易,可能会受到批评教育,警方会告知其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与违法性;若交易涉及为犯罪分子 “跑分”“洗钱”,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,包括行政拘留、罚款,甚至刑事责任。此前有案例显示,有人因出售虚拟货币时未核实对方资金来源,导致涉案资金流入其账户,最终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起诉。

避免此类风险的核心在于远离虚拟货币交易。OK 币等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,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且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转移赃款的工具。个人若曾参与相关交易,应及时停止并留存交易记录,一旦被警方传唤,需积极配合调查,如实说明情况,提供证据证明自身并非明知资金违法。同时,要警惕 “高回报” 诱惑,切勿因贪图差价参与虚拟货币买卖,以免陷入法律纠纷。

“卖 OK 币被警察叫去派出所” 是监管收紧的信号,提醒公众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风险。在金融活动中,唯有坚守合规底线,选择合法投资渠道,才能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