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卖 e 币会被警察抓吗: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风险剖析

 

在虚拟货币交易的热潮中,不少人对 e 币这类虚拟货币的买卖心存疑问:买卖 e 币会被警察抓吗?答案并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,需深入剖析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政策及相关法律后果。

自 2013 年起,人民银行等部委就联合发布了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虚拟货币 “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”。2017 年的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,将代币发行融资定性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,涉嫌多项违法犯罪活动。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这一通知进一步明确规定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、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、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,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擅自公开发行证券、非法经营期货业务、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严格禁止,坚决依法取缔。若开展相关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,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这意味着,从政策法规层面,买卖 e 币这类虚拟货币的业务活动已被明确禁止。

在实际执法中,若买卖 e 币的行为仅仅是个人偶尔参与的投资交易活动,一般情况下,尚不构成犯罪,但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不过,一旦买卖 e 币的行为涉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,情况就截然不同。若在买卖过程中,明知资金来源涉及赌博、诈骗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所得,仍协助进行资金转移,将虚拟货币作为洗钱工具,就可能触犯刑法。例如,广东潮州市潮安区法院曾审结一起案件,谢某、黄某光、陈某润三人因帮人将 12 万余元违法犯罪资金兑换成虚拟货币,从中赚取佣金获利,最终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。此外,若通过买卖 e 币进行非法经营,如未经许可开展虚拟货币兑换业务,扰乱金融秩序,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

公安部也在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。在 “打击洗钱犯罪专项行动”“打击跨境赌博专项行动”“断卡行动” 中,依法严厉打击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中的非法经营、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,以及利用虚拟货币实施的洗钱、赌博等犯罪活动和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非法集资、传销等犯罪活动。在各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,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会同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、网信部门、公安机关等,加强线上监控、线下摸排、资金监测的有效衔接,建立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共享和交叉验证机制,以及预警信息传递、核查、处置快速反应机制。一旦发现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问题线索,相关部门会依法及时调查认定、妥善处置,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,涉及犯罪的,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。

买卖 e 币本身就处于法律灰色地带,若在交易过程中不谨慎,极易触及法律红线,一旦涉及违法犯罪活动,就有被警察调查甚至面临刑事处罚的风险。因此,公众应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风险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