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为仅次于比特币的早期加密货币,莱特币 2011 年诞生至 2020 年的价格走势,堪称加密市场十年兴衰的缩影。这份 “文字版历年价格表” 不仅记录着数字波动,更藏着技术迭代、市场情绪与监管环境的深刻影响。
2011-2013 年是莱特币的 “萌芽与爆发期”。2011 年诞生初期,其价格不足 0.1 美元,鲜少被市场关注。2013 年下半年,借助比特币牛市东风,莱特币价格从年初的几美元飙升至 12 月的 48 美元(约合 380 元人民币),一度占据加密货币市值第二的位置,“黄金比特币、白银莱特币” 的说法自此流传。
2014-2016 年进入 “漫长调整期”。2014 年市场泡沫破裂后,莱特币价格一路下滑至最低 1.5 美元,随后在 2-5 美元区间长期震荡。这三年间,缺乏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支撑,市场关注度持续低迷,价格未能重现此前涨幅。
2017 年迎来 “疯狂牛市期”。借助整体市场热潮,莱特币价格从年初 4.35 美元起步,8 月突破 400 元人民币大关,12 月更是创下 985 元人民币(约 138 美元)的阶段性高点,全年涨幅高达 3100%,市值一度达到 75 亿美元。
2018 年呈现 “暴涨暴跌过山车”。1 月价格触及 375.29 美元的历史峰值后,随即随市场崩盘暴跌,不到一个月流通市值蒸发一半,年底跌至 30 美元左右。当年 5 月激活隔离见证技术曾引发短期上涨,36 天累计涨幅超 3 倍,但未能扭转下行趋势。
2019-2020 年进入 “震荡恢复期”。2019 年价格在 50-100 美元区间波动,2020 年 3 月受全球市场暴跌影响,一度跌至 33 美元,年末随市场回暖回升至 75.7 美元,市值反超比特币现金重回第六位。
十年价格变迁可见,莱特币价格始终与技术进展(如隔离见证激活)、市场环境(如比特币走势)深度绑定,但其价格波动无边界、缺乏实际价值支撑的本质从未改变。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非法性,这份价格表更应成为风险警示录,而非投资参考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