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 Terra 生态崩盘后遗留的 “经典代币”,LUNC 币的社区提案始终是市场关注焦点。2025 年以来,围绕 “销毁机制升级” 与 “公链性能优化” 的两项核心提案成为讨论核心,其投票进展与落地前景直接关系到 LUNC 币的生态存续,也折射出分叉代币治理的典型困境。
从最新推进的关键提案来看,“销毁机制 V3 升级提案(Prop 10623)” 最受瞩目。该提案由社区核心开发者联盟于 2025 年 8 月发起,核心内容是将原有的 “固定交易手续费销毁” 调整为 “动态比例销毁”—— 当 LUNC 币价低于 0.0001 美元时,销毁比例从 1.2% 提升至 3%;高于 0.0003 美元时则降至 0.5%,同时将智能合约部署手续费的 50% 纳入销毁池。截至 2025 年 10 月投票截止,该提案以 68% 的支持率通过,但反对声同样强烈:反对者认为 “高比例销毁会抑制交易活跃度”,而支持者则强调 “仅靠现有机制,完成 1 万亿枚销毁目标需耗时超 15 年”,当前流通量仍高达 5.8 万亿枚,通缩压力亟待缓解。
另一项关键提案是 **“Terra 经典链 2.0 升级提案(Prop 10712)”**,聚焦公链性能瓶颈突破。提案计划通过引入分片技术将区块处理速度从当前的 15 TPS 提升至 100 TPS,并兼容以太坊 EVM 虚拟机以吸引开发者迁移。但该提案因 “开发成本争议” 陷入僵局:提案方预估需募集 2000 万美元开发资金,计划通过社区质押募资解决,却被质疑 “变相增发稀释代币价值”,截至 10 月中旬,支持率仅达 42%,尚未满足通过门槛。
值得注意的是,LUNC 币的提案治理始终伴随 “去中心化表象下的分歧”。2025 年 9 月,某匿名鲸鱼账户(持有 12% 流通量)公开反对销毁机制升级,认为 “强制销毁侵犯持有者权益”,并通过批量创建虚假社区账号操控投票,虽最终被链上数据监测系统识别,但暴露了 LUNC 社区 “控盘风险未消” 的老问题 —— 这与 BSV 币曾面临的 “强控盘争议” 本质相似,均削弱了机构资金对代币的信任。
从市场反应来看,提案进展已成为短期价格波动的核心催化剂。8 月 Prop 10623 提案发起后,LUNC 币价曾单日拉升 22%,但随着投票争议发酵,又回落至 0.00008 美元附近,较 2022 年崩盘前的 119.5 美元仍跌幅超 99.99%。链上数据显示,当前 LUNC 币的交易以短期投机为主,持仓超 1 年的 “长期持有者” 占比仅 18%,多数用户寄望通过提案利好实现短期套利。
需特别提醒的是,无论提案如何推进,LUNC 币的底层风险从未消除。其生态锁定资产(TVL)仅余 1200 万美元,较 Terra 巅峰时期的 300 亿美元相去甚远,缺乏实际应用支撑;且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,相关提案带来的价格波动均属投机性行情。2025 年 10 月,已有多家交易所发布公告,将 LUNC 币列为 “高风险代币”,限制杠杆交易倍数。
综上,LUNC 币 2025 年的最新提案聚焦通缩与性能两大核心痛点,虽部分提案已通过,但落地效果仍待观察,且治理分歧与生态薄弱问题难以短期解决。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,LUNC 币的提案炒作无法改变其 “无实际价值支撑” 的本质,参与交易面临极大财产损失风险,务必坚决远离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