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下卖 U 被抓会判刑吗?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红线与定罪真相

“线下卖 U 赚差价违法吗?”“线下卖 U 被抓会判刑吗?” 随着虚拟货币场外交易增多,这类疑问背后暗藏着触犯刑法的高风险。从我国法律规定、司法实践案例及监管框架来看,线下卖 U 绝非 “简单的生意”,若交易涉及赃款转移或非法经营,不仅会被抓,更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,其法律后果远超普通投资者的认知。

线下卖 U 被判刑的核心原因,在于这类交易常成为洗钱、电信诈骗等犯罪的 “资金通道”,涉嫌多项罪名。我国 2021 年 “924 通知” 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而 2024 年施行的 “两高” 司法解释更将 “虚拟资产” 交易列为洗钱方式之一。实践中,线下卖 U 最易触犯的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(帮信罪) :前者是明知资金为犯罪所得仍通过卖 U 转移,后者则是为上游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,两者主观故意不同,但都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此外,若长期大规模线下卖 U 且未取得金融许可,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,最高可判十五年有期徒刑。

司法案例早已明确线下卖 U 的定罪标准,“不知是赃款” 绝非脱罪理由。湖北枣阳的马某通过线下现金交易卖 U,辩称 “只是普通币商”,但警方在其加密聊天记录中发现 “锁单”“走流程” 等暗语,且其跨地区交易、配合上家引导客户的行为,被法院认定为明知是诈骗赃款仍协助转移,最终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拘役五个月。上海的肖某更因高出市场价收购 U 币再转卖,获利 6000 余元即被认定为 “明知赃款”,以同罪名判处有期徒刑 3 年 3 个月。法院认定 “明知” 的关键在于交易异常:如隐蔽地点接头、价格明显偏离市场、通过加密软件沟通等,即便当事人否认知情,也可通过客观行为推定主观故意。

线下卖 U 的法律风险具有隐蔽性,普通交易者极易 “踩坑”。许多人以为 “一手交钱一手交 U” 很安全,却不知对方的资金可能来自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犯罪。广东潮州三名男子仅帮人将 12 万元赃款兑换成 U 币,就因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有期徒刑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帮信罪的认定门槛更低,只要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支付结算帮助,或支付结算金额 20 万元以上,即可构成 “情节严重”。即便未直接接触赃款,若长期提供卖 U 服务,也可能因 “帮助上游犯罪” 被追责。

在此郑重提醒:“线下卖 U 被抓会判刑吗” 的答案是明确的 —— 极有可能。虚拟货币的匿名性使其成为犯罪工具,而线下交易的隐蔽性更会放大法律风险。牢记三点:凡线下卖 U 时交易异常(高价差、隐蔽沟通)必涉险,凡为陌生人提供 U 币兑换服务易触法,凡参与虚拟货币场外交易均不受法律保护。远离任何形式的线下卖 U 及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守护自身自由与财产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