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cat币:“萌系”包装下的非法金融陷阱
近期,一款以卡通猫咪为标识的Catcat币在社交平台悄然传播,“萌系”形象与“低门槛高回报”的宣传话术,让不少人产生兴趣。但需明确的是,无论包装多么诱人,Catcat币本质仍是虚拟货币,其相关交易在我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背后暗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。
从传播模式来看,Catcat币的推广充满套路。推广者常以“注册即送100枚”“邀请好友再得50枚”为诱饵,通过微信群、短视频平台裂变传播,还编造“上线主流交易所后价格将翻10倍”的虚假预期。部分境外非法平台显示,其单价在0.002至0.008美元间波动,但这些数字完全由资金操控,无任何实际价值支撑,与此前被查处的“狗狗币”“柴犬币”等炒作套路如出一辙。
我国监管层面早已划定红线。2025年央行等部门重申,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相关业务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。此前浙江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,与Catcat币类似的“宠物币”骗局,导致200余名投资者损失超3000万元,骗子正是利用“萌系”包装降低受害者警惕。
Catcat币的风险还体现在其运营的不透明性。项目方从未公开核心团队信息,所谓“区块链技术支撑”也缺乏第三方审计证明,资金流向完全成谜。这类虚拟货币往往是“割韭菜”工具——当积累足够多投资者后,项目方会突然关闭平台、卷款跑路,留下投资者面对“一串无用数字”维权无门。
“萌系”包装掩盖不了非法本质,短期波动换不来真实收益。Catcat币的案例再次提醒公众,虚拟货币投资全是骗局。远离包括Catcat币在内的所有虚拟货币交易,坚守“不参与、不投资、不传播”的原则,才是守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根本之道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