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Fi在中国合法吗?监管红线与风险警示

随着区块链概念升温,去中心化金融(DeFi)逐渐进入公众视野,“DeFi在中国合法吗?”成为高频疑问。结合我国监管政策与行业实践,答案清晰明确:当前DeFi相关业务活动在我国缺乏合法基础,且因潜藏多重风险被严格规制。

监管政策早已划定红线。2021年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文,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而DeFi的核心运作依赖虚拟货币,其“流动性挖矿”“代币交易”等模式直接触碰政策禁区。2025年以来,河南、北京、深圳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提示风险,直指不法机构借DeFi名义实施非法集资。

DeFi的业务特性使其难以符合中国法律要求。这类活动常通过“金融创新”包装,以“高额回报”为噱头,本质却存在资质缺失、资金池运作等问题,极易滋生诈骗、洗钱等犯罪。我国境内无合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,参与境外DeFi交易也缺乏金融消费者保护,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
司法实践更强化了监管立场。北京三中院指出,虚拟货币处置存在法律依据困境,但公安机关已探索出涉案虚拟货币合规处置路径,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变现后上缴国库,这表明参与DeFi相关的非法活动将面临法律追责。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也明确,严禁借区块链名义开展DeFi相关的炒币、非法集资活动。

综上,DeFi在中国不具备合法开展的条件,相关参与行为面临多重风险。监管层并非否定区块链技术,而是严防其被用于非法金融活动。对公众而言,需认清DeFi的非法属性,远离相关炒作;对行业来说,唯有贴合我国监管框架,才能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合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