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经济浪潮中,币圈以其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目光。然而,参与币圈交易是否违法,以及一旦违法面临何种刑罚,是每个参与者必须明晰的关键问题。
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像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、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行为,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擅自公开发行证券等违法活动,一律严格禁止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这意味着,在我国,币圈交易若涉及相关业务,已然触碰法律红线。
从司法实践来看,币圈常见犯罪类型多样。洗钱罪是典型之一,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的匿名性与交易便捷性,将涉诈、涉赌等赃款转换为虚拟货币,以此掩盖资金非法来源。若玩家明知资金为赃款,仍协助购买或出售虚拟货币进行资金转移,就可能构成洗钱罪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,犯洗钱罪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集资诈骗罪也屡见不鲜。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项目旗号,以高收益为诱饵,吸引投资者参与,实则将集资款非法占有。一旦罪名成立,依据《刑法》第一百九十二条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。
非法经营罪同样频发,未经许可从事虚拟货币期货、期权等交易活动,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,可构成此罪。依照《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五条,情节严重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或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。
参与币圈交易,即便不直接涉及犯罪,民事风险也不容小觑。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我国民法保护,相关交易行为可能被认定无效,一旦出现纠纷,投资者权益难获法律支持,损失只能自行承担。
玩币圈并非法外之地,参与者务必充分了解其中法律风险。在投身币圈前,需谨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法律知识储备,切不可盲目跟风。若对虚拟货币投资心存疑虑,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金融监管机构,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,陷入不必要的法律困境。